亲,欢迎光临读趣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“老厉,你是说,你的学生想主动上交个人所得税?还是380万日元的外汇收入?”

电话那头传来茶杯碰倒的声音,在税务部门工作的老王手忙脚乱地扶正杯子,过了一会儿才连声道,“欢迎欢迎,我们热烈欢迎侨胞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……”

可怜的老王,大概是因为华国现在实在太缺外汇了,冷不丁遇见个主动上缴税款、收入来源还是境外资本所得的人,激动得嗓门都大了不少。

厉以宁说:“老王啊,你误会了。我这个学生不是侨胞,是个土生土长的华国人,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她的名字了,她叫做裴瑜。”

“裴瑜?当然,我听说过她。今年下半年的报纸上总出现她的名字。不过裴瑜不是在北大念书吗,哪来的那么多外汇收入?”

“这孩子最近去日本访学,在金融投资方面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。她去日本访学了不到两周,顺便用5万日元的本金做了点原油期货方面的投资,这380万日元就是这次投资的所有收益……”

特地打电话给老同学,厉以宁当然不完全是为了公事公办,事实上,对裴瑜非常看好的他,为了铺平裴瑜未来发展的道路,已经给好几个老朋友预先打过了电话,炫耀了几遍裴瑜的现状。

现在他又为了裴瑜的事情打了一通电话给老王,很浪费时间,用掉了宝贵的人情,但从厉以宁的语气里无论如何都找不到不愉快。

“那可是接近400万日元!5万变400万?我的乖乖!这比深圳那些倒腾电子表的还厉害啊!老厉,你快给我说说,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”厉以宁的话果然引起了一阵羡慕的赞叹,老王捧场地惊呼了起来。

谈到如何赚钱的话题,即使是厉以宁,也露出了含义复杂的苦笑:““具体操作我也不太懂,不过这孩子确实很有天赋。老王,我跟你交个底,有意给裴瑜提供本金的人中,还包括跨国石油巨头的高管,以及美林证券的资深经纪人。如果不是我……”

为了不露怯,厉以宁咽下了原本打算说出口的话,改口说道:“如果不是我平时太忙,没有时间,我对期货这种东西也不是没有兴趣……”

虽然还不知道裴瑜是怎么做到的,但听说裴瑜的投资能力不只是运气,还有专业的老外愿意为她担保,老王已经发出了一长串惊叹的啧啧声:“这也太不可思议了,这是裴瑜小同志第一次尝试投资吧,老厉,你还记得你刚参加工作时的可怜相吗?”

“当然记得。”厉以宁失笑道,“当时我连买肉的票都要找人借。我想裴瑜是不会和我们一样的了。”

厉以宁最后直接发出了邀请:“我明天让裴瑜去你们局里一趟,你可以顺便和她认识一下。相信我,你不会想错过和她认识的机会的。”

他肯定地说:“如果她的投资收益率被公开了,我想以后全世界没有人会想错过这个机会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

翌日。

裴瑜很早起床了,简单洗漱后,她带着准备好的纳税材料出了门。

到了税务部门的大门口,站岗的工作人员询问她的来意,她说明是来办理纳税业务的,对方点点头就放行了。

这座税务大楼从外面看十分庄严,灰白色的外墙显得格外威严。走进大厅,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肃穆的气息,深色的实木桌椅、略显陈旧的柜台,处处透着政府部门特有的沉稳感。这里的装修显然很多年没翻新过了,楼梯的扶手油漆有些剥落,走廊的墙面上还留着多年前的标语痕迹,一切都保持着最朴实的模样。

当她被引导着来到二楼的领导办公室时,发现这里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去。地板是普通的水泥地,只是简单地刷了一层清漆,经过多年踩踏已经不那么光滑了;墙面的涂料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裂纹。在裴瑜看来,这样的办公环境简直称得上简陋了。

让她惊讶的是,不仅负责接待她的部门领导自称是厉以宁教授的老同学,跟在领导身后的一群工作人员中,竟有好几个人都声称自己是厉教授的学生。

这些工作人员里有的确实上过厉教授的课,但有些人仅仅是在北大读书期间听过厉教授的几场公开讲座而已,连正式选课都算不上,现在却也以“厉教授的学生”自居。

在20世纪80年代的华国,作为北大经管系的系主任,厉以宁教授拥有的人脉之广,是裴瑜难以想象的。

此时的大学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,更掌握着对学生全方位的管理权。

学校不仅能在学生在校期间给予各种荣誉表彰,还能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,拥有开除学籍这样重大的处分权力。

但最关键的还在于,这个年代的大学直接决定着每个毕业生的工作分配去向。

40年后的华国,公务员职位仍然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“铁饭碗”,竞争激烈程度令人咋舌,经常出现一个公务员岗位有上百人、甚至上千人争抢的惊人比例。

与后世那种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”的惨烈竞争相比,80年代的大学生如果想进入体制内,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经营关系、讨好校方。

只要获得学校的推荐,毕业后就能直接被分配到理想的政府部门工作,完全不需要经历后世那样残酷的考试竞争。

早在70年代末期,有一批特殊的大学生群体。他们中有的是在高考恢复后历经千辛万苦才考上大学的大龄青年,有的是来自农村、家庭负担沉重的寒门学子。

这些学生比其他同学更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,在毕业分配时,他们会优先考虑收入较高、待遇稳定的工作岗位。

税务部门在众多单位中格外受他们欢迎,在普通老百姓们朴素的认知里,饿着谁都饿不着税务部门的人。

但在“统包统分”的大学生分配制度下,毕业生们其实根本没有多少选择去哪里工作的自由,学校一纸分配通知书下来,让你去边疆就得去边疆,让你去东北就得去东北。别说学生自己没得选,就连接收单位那边也是一样被动,学校分给你哪个学生,你就得接收哪个学生。

这种完全由学校主导的分配方式,要到90年代“双向选择”全面推行后才会改变。当然,也有极少数人不甘心完全听天由命。要么是家里有背景、有关系的学生,可以暗中运作;要么就是那些特别会来事的学生,整天往系办公室跑,帮老师端茶倒水、跑腿办事,变着法儿地讨好系领导。

虽然北大经管系才刚刚成立,厉以宁教授当上北大经管系的系主任才不到一年,但他早在30年前就留校任教了,教授的课程非常广泛,讲授过30余门课程,还通过电视给全国人民开过线上讲座,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北大教授中数一数二的。

前几年,厉以宁作为学校里颇有话语权的经济学教授,自然成了不少学生重点“攻关”的对象。那些想留在燕京或者分配到好单位的学生,没少往他办公室跑。今天送点家乡特产,明天帮忙整理资料,久而久之,厉教授的人脉不知不觉间就越来越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