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读趣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读趣网 > 历史军事 > 我的后宫个个是人才 > 第198章 我们中出了叛徒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御书房里,炭火烧得暖融融的,秦济坐在宽大的龙椅上,一手撑着额头,另一只手的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光洁的紫檀木御案。

下首几位平日里能说会道的心腹近臣,此刻却像是被点了哑穴,眼神飘忽——有人盯着天花板精美的藻井纹样研究得入神,有人低头仿佛在数地板上细微的划痕,工部侍郎李唯清更是把一本厚厚的《工部则例》竖得老高,几乎遮住了大半张脸。

只有赵普,到底是当官当得久了,脸皮厚,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。

“咳咳,”秦济清了清嗓子,声音里没什么火气,倒像是带着点疲惫,“朕琢磨着,咱们这儿,怕是出了个‘热心肠’的‘叛徒’。”

苏轼作为现场和秦济最亲近的人,硬着头皮,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:“陛下说笑了,陛下如此圣明,近前皆是忠臣、良臣、贤臣,何来叛徒?”

“是啊陛下,我等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……”其他人连忙附和,声音却都低了几分,透着点心虚。

秦济放下撑着额头的手,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李唯清那本微微抖动的书册上,无奈地叹了口气:“忠心朕是信的。那朕就不明白了,前几天朕和皇后在长乐宫,不过就是说话声音大了那么一点点儿,”

他伸出小拇指比划了一下,“这事儿在京城传开也就罢了。可——”他拖长了调子,带着一种“你们可真行”的意味,“远在西北忙得脚不沾地的范经略使(范仲淹),他怎么就知道了?劝朕‘夫妻和睦,家国乃安’。诸位爱卿,你们谁给朕解解这个谜?”

秦济此刻的心情,与其说是愤怒,不如说是深深的无奈,甚至有点哭笑不得。他心疼范仲淹!那西北苦寒之地,范希文一把年纪了,顶着风沙,操心着军务、民生、边防,每一刻都珍贵无比。

他秦济在京城,为了朝堂平衡演点小戏码,这点子“家务事”,在他看来,连西北吹过范希文帐前的一粒沙子的分量都比不上!结果呢?这几个“贴心”的老臣,愣是觉得这事儿天大,巴巴地写信去惊动他!这不是给范希文添乱是什么?让他放下要紧的军情,来操心皇帝的家事?

跪着的几位大臣,只当陛下是真有点小情绪(配合演戏的余韵),又见陛下连日“心情不佳”(也是演的),他们作为近臣,奏对时总提着小心,日子过得有点紧绷。

也不知是谁起的头,想着陛下最听范仲淹的话,要是范公能劝一句,陛下准能消气,大家的日子也就舒坦了。于是,由文笔细腻的李唯清执笔,以极其关切的口吻(当然,为了效果,信中难免稍加“润色”,比如陛下如何“不悦”、皇后如何“沉默”),通过稳妥的渠道,快马加鞭送到了西北。本意纯粹是搬个“救兵”,盼着范仲淹的金玉良言能让陛下“多云转晴”。

李唯清被皇帝那无奈又洞悉的目光看得实在撑不住了,“啪嗒”一声,厚厚的《工部则例》从手中滑落,砸在地毯上发出一声闷响,露出他一张涨得通红、写满“被看穿了”的脸。

他臊眉耷眼地从座位上滑下来,跪倒在地,声音带着浓重的懊悔:“陛……陛下……臣……臣等有罪!是……是臣等……糊涂!忧心陛下……一时……一时想岔了……才……才斗胆……给范经略使……递了……递了信……” 他重点在“糊涂”和“想岔了”。

他这一认,苏轼等人也瞒不住了,纷纷离座跪倒,脸上也都是讪讪的:“臣等糊涂!臣等多事!请陛下责罚!”

秦济看着眼前跪了一地的老臣,看着他们那副又懊悔又心虚的样子,心里的无奈简直要溢出来了。他长长地“唉……”了一声,揉了揉眉心,语气里带着一种“拿你们怎么办才好”的无力感:

“忧心朕?朕知道你们是好意。” 秦济的声音低沉下来,带着疲惫,“可你们啊……把劲儿使错地方了!范希文在西北,吃的是沙子,喝的是风,操的是守土安民、抵御外侮的心!”

他顿了顿,看着下面几人把头埋得更低,语气加重了些,但并非训斥,更像是强调重点:“可你们倒好!就为了朕在宫里这点子……咳,‘家务事’!巴巴地写信去烦他?让他放下紧急军报,来操心朕和皇后拌没拌嘴?你们说,这叫什么事儿?”

这番话说得直白又接地气,句句都戳在“打扰了不该打扰的人”这个点上。臣子们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陛下介怀的是这个!他们好心办坏事,打扰了正在为国戍边的范仲淹!这比挨骂还让他们觉得脸上发烧。

李唯清臊得无地自容:“臣……臣等愚昧!目光短浅!只……只想着眼前……忘了范公身负重任……臣等……实在该打!” 他终于明白自己错得离谱了。

苏轼也连忙接口,语气诚恳:“陛下教训的是!臣等思虑浅薄,行事孟浪!范公为国鞠躬尽瘁,日理万机,臣等竟因些微宫闱小事去烦扰他,实在是不该!臣等知错了!” 他再次点明范仲淹的辛劳和他们的不该。

秦济看着他们真心实意地认错,那点无奈也消散了不少,只剩下浓浓的疲惫和对远在西北老友的歉意。他挥挥手,语气缓和下来,带着点认命的味道:

“行了行了,都起来吧。”

几人如释重负,连忙谢恩,有些狼狈地爬起来,垂手站着,脸上还带着红晕。

“知道错了就好。都下去吧,朕想静静。”秦济摆摆手,闭上了眼睛,一副被他们折腾累了的模样。

“臣等告退。”几人如蒙大赦,轻手轻脚、几乎是踮着脚尖退出了御书房。

殿门合上,秦济睁开眼,脸上那点疲惫和无奈化开,只剩下一片深沉的温和。他拿起范仲淹那封字迹遒劲、充满关切与劝诫的奏疏,指尖轻轻拂过“伏望陛下珍摄圣体,内闱和睦,外御强敌”的字句,眼神柔软,拿起一旁早就备好的笔,开始给范仲淹回信。